阎坡村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喀拉哈巴克乡阎坡村

阎坡村信息

  • 地区名称:阎坡村
  • 长途区号:0377
  • 区划代码:411329303
  • 邮政编码:473000
  • 车牌号码:豫R
  • 行政级别:村

阎坡村委会位于乡西南,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处,地处老龙沟西岸。南北长1.7公里,东西长2.8公里,总面积4.7平方公里。北邻王楼行政村,南邻东高营行政村,西依鸭灌渠四分干,东隔老龙沟与徐寨村相望。

建置沿革

阎坡村,1958年属溧河公社,为阎坡大队,1975年属龙潭公社为阎坡大队,1984年属前高庙乡为阎坡村委会。辖马坡、阎坡、陈园、小老官庙、大老官庙、樊坡6个自然村。村委会驻马坡自然村,因阎坡自然村最大故名。马坡,位于老龙沟西岸。清乾隆年间,马登云由今溧河铺熊楼村西马桥迁居现址东侧,因地处野柏岗东坡故名,1965年唐河洪水后西移现址,仍名。阎坡,位于鸭河灌区四分干东侧。明成化年间阎吉祥自唐河县苍台乡白马寺之左阎庄迁此,因地处野柏岗之东坡故名。陈园,位于老龙沟与鸭灌区四分干之间,东边靠汉王路。清嘉庆年间,李成从唐河县苍台乡朱李湾迁此落户,因环村栽种陈刺,故名陈刺园,简称陈园。樊坡,位于老龙沟西,清顺治年间,樊钟自樊集徙居现址东侧,因地处野柏岗之东坡,故名。1965年洪水袭村,西移现址仍名。大老官庙,位于鸭灌区四分干东侧。清顺治年间,陈姓由溧河铺西沙台迁此,因近老官庙,故以庙名代村名。因村大,故称大老官庙。小老官庙,位于鸭灌区四分干东侧。清康熙年间,陈姓由今唐河县苍台乡陈排湾迁此,建村于老官庙南。因村小故名。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2003年,阎坡行政村有6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578户,2277人,其中男1231人,女1046人,全部为汉族。总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6%,中学文化程度54%,高中文化程度20%,有陈、刘、朱、樊、马、阎、李等7个姓氏。

自然状况

阎坡村地处老龙沟与鸭灌四分干之间,汉王路贯穿南北。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灌溉。土壤有粘土和黄沙土。其中粘土占70%,老龙沟东岸为黄沙土,占30%。适宜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农作物生长。2003年有耕地4849亩,道路用地186亩,工业用地192亩,坑塘面积58亩。动物资源有猪、牛、羊、鸡、鸭、鱼等。植物资源有竹子,芦苇、蒲公英、车前草、蒺藜等。

主要经济状况

197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72万元,农业总产值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元。1993年全村工农业产值809万元,农业产值5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5元。2003年全村工农业产值2772万元,农业总产值8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8元。

农业经济

作物种植

全村有耕地4849亩,人均2.5亩。1978年,全村粮食种植面积4000亩,总产60万公斤,亩产150公斤;棉花种植面积1300亩,总产52万公斤,亩产40公斤。1993年全村粮食种植面积4000亩,总产120万公斤,亩产300公斤;棉花种植面积1700亩,总产12万公斤,亩产60公斤。2003年,全村粮食种植面积4963亩,总产1445万公斤,亩产340公斤;棉花种植面积1500亩,总产1.05万公斤,亩产70公斤;花生面积468亩,总产11万公斤,亩产235公斤。先后在村辖区公路、村公路、沟渠种植用材林30万株。在1998年至2000年期间,乡、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号召和提倡农民种植小辣椒。村里每年种植面积为600亩,亩产300余公斤,亩效益1600元。成为辣椒种植专业村。后因农民群众技术水平有限、产品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因素,种植面积逐年缩小,至2003年底只有个别农户有小面积种植。

分类信息

晨虹漆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溧河正西方向150米 电话:无

南阳海外国旅新野营业部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西环路中段西侧89号西南方向80米 电话:无

王氏宗祠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上庄乡樊湾村小王庄 电话:无

五道菜馆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民路146号正东方向140米 电话:15036201688

新野县城郊乡李湖村党员活动电教室

地址:淯阳路新野县城郊乡李湖村村民委员会附近 电话:无

开心游乐园

地址:新野县 电话:无

河南省议事台酒业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 电话:无

大风车宇信校区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宇信凯旋城底商E133 电话:0377-6088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