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澳镇

|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东关街道苏澳镇

苏澳镇信息

  • 地区名称:苏澳镇
  • 长途区号:0591
  • 区划代码:350128101
  • 邮政编码:350400
  • 车牌号码:闽A
  • 行政级别:镇
总站>苏澳镇首页>苏澳镇简介

苏澳镇简介

苏澳镇属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东关街道管辖。

苏澳镇位于福建省平潭县西北端,三面环海,西濒海坛海峡,距县城14千米。面积17.3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2004年)。辖18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以渔业为主,有天然避风港,为县对外货运主要港口。有石牌洋风景区(看澳村西边海坛海峡中的“泮洋石帆”连同东岸滩壁象形石景)。

1949年设苏澳乡,1958年更名平潭公社平原分社,1961年析置苏澳公社,1984年改镇。1997年,面积20.4平方千米,人口3.5万,辖苏澳、钟门、龙头、红旗、下苏澳、斗魁、梧峰、和平、友谊、五一、斗门、紫霞、齐富、南海、看澳、民主、先进、西楼18个村委会。

苏澳镇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岛西北端,东与平原毗邻,西与福清市隔海相望,南临海坛海峡,北与大练岛隔海对峙。总面积20.4平方公里,耕地7501亩,林地5178亩,滩涂18450亩。1995年,下辖18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7748户,3.49万人。镇址设在苏澳村,距县城18公里。

-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现苏澳镇辖区,除钟门属朴秀区外,其余均属斗门区;民国15年属三区;民国20年6月,属三区辖下的三民乡和新民乡;民国26年属三区辖下的土库、苏澳联保;民国28年9月复属三区的三民乡和新民乡;民国31年8月撤区署,三民乡和新民乡合并成立苏澳镇;民国32年10月,屿头乡并入苏澳。民国38年9月属三区;1956年3月设苏澳区;1958年4月设苏澳乡,8月改为苏澳大队,属平潭县人民公社平原分社;1961年7月设苏澳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恢复苏澳镇。

苏澳镇海岸线曲折蜿蜒,形成许多天然澳口,较大的有苏澳、钟门下澳、看澳等。苏澳是天然避风港。宋嘉祐四年(1059年),设巡检司,或驻于钟门,或驻于苏澳,管理海上过往船只,出海巡防。绍兴年间,苏澳与松林、南日并称三寨。现设有苏澳航管站,为平潭至福清海口和长乐松下的客货船起点站,又是县内班车的一个终点站,也是全县渔农业生产资料的重要转运站。

-

渔业

苏澳镇以渔为主,海上运输业发达。自古就是海上贸易集散地。据《方舆纪要》载,苏澳、钟门、连街自宋初就与外地通商,渐成集市,被称为“船舶三都会”,“入口以柴米为大宗,出口以鱼盐为大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镇内先后开办造船厂、机械修配厂等小型企业。60年代后,外海捕捞和近海定置网、小拖缯作业兴盛,产量和产值较高。1981年,全镇拥有渔船326艘,舢板120条,共1795吨位。80年代开始,近海养殖和钓石斑鱼作业发展迅速,水产品年产量达4500吨,总产值达21万多元。90年代初,蛏、蛤、紫菜的养殖已具有一定的规模,钟门村建成网箱养鱼基地,水产品远销港澳及日本等地。1995年,水产品总产量达8100吨,总产值3508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占工农业总产值4113万元的85.3%。

辖区内的看澳村海滩遍布海蚀风化岩,“半洋石帆”是全国罕见的花岗岩海蚀柱,是古时平潭十景之一,被明朝语言学家陈第称为“天下奇观”,吸引大批游客前往观光。苏澳镇旅游指南半洋石帆

在平潭县西北端苏澳镇西侧的海面上有一块圆盘形大礁石,它托着一高一低的两块碑形海蚀柱,整体看起来就像一艘大帆船。两块巨石像两面鼓起的风帆,船似乎正在乘风破浪前进。这是平潭著名的自然景观——半洋石帆,当地……

苏澳镇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区划代码 行政级别 人口 面积
看澳村 350128101
齐富村 350128101
紫霞村 350128101
斗门村 350128101
五一村 350128101
友谊村 350128101
和平村 350128101
梧峰村 350128101
斗魁村 350128101
下苏澳村 350128101
红旗村 350128101
龙头村 350128101
钟门村 350128101
苏澳村 35012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