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楼村

|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夏楼村

夏楼村信息

  • 地区名称:夏楼村
  • 长途区号:0517
  • 区划代码:320826114
  • 邮政编码:223001
  • 车牌号码:苏H
  • 行政级别:村
总站>夏楼村首页>旅游景点>淮安府署景区

淮安府署景区

淮安府署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淮安老城淮安区东门大街,总督漕运部院以北。其大堂体量为全国之最,面积超过500平方米。淮安府署是淮安历史地位的象征和见证,其规模宏大。淮安府署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府署之一,占地五万余平米,署内原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淮安府署正堂高10米,面积500余平方,气势宏大,威严壮观,为全国衙署正堂之最。 根据史料,淮安府署明、清两朝历代都进行过多次维修。

门票参考:50元

所在地/隶属: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东门大街38

开放时间:8:30~17:30

旅游景区级别:4A


简介

淮安府署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府署之一,占地五万余平米,署内原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淮安府署正堂高10米,面积500余平方,气势宏大,威严壮观,为全国衙署正堂之最。 根据史料,淮安府署明、清两朝历代都进行过多次维修,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淮安府署正堂及经历司毁于大火,照磨所倒塌,知府华琏及继任知府刘祥、罗循均因饥荒兵乱未能修复,正德十年(1515年)修复。清咸丰十年(1860年)正堂又毁于大火,署理淮安府事的陶金冶于当年修复,至今在淮安府署正堂中脊梁上还可见到陶金冶修复正堂时留下的墨宝。

淮安府署座北面南,大门临街。前有7丈长的照壁,东西各有牌楼一座,上书“长淮重镇”、“表海名邦”,极为壮观。整个府署分东、中、西三路而建。中路主要建有八字大门、仪门。仪门内建有庄严高矗的“圣喻戒石坊”,戒石坊南面上书春秋著名思想家荀子的“公生明”三个大字,意为“公平公正方能明察事理”,北面刻有后蜀皇帝孟昶所撰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二个大字,这是告诫为官者时刻要记住你的收入都来自百姓的血汗,百姓好欺,但你的所作所为都逃不过上天的慧眼。仪门内两侧按文为上,武为下,左文右武的传统规制依次排列府署办事机构——六科。东面是吏科、户科、礼科,西面是兵科、刑科、工科,对应着朝廷的六部。吏科主要考察全府官员升迁、降职、调查登记在籍进士、举人、贡生等有功名人士,为朝廷网罗人才;户科负责全府人口、土地、赋税、赈灾等工作;礼科主管全府礼制、庆典、祭祀、科举等事宜;兵科负责全府征兵、训练、武考、城防等事务;刑科负责全府刑狱事务;工科负责全府营造、水利等事务。淮安府署正堂为全府核心机构,是封建社会权威象征,它高大威严,为知府日常办公,审理案件之场所;正堂后面经过垂花门便是二堂院落。二堂主要是知府不升堂时处理日常事务的场所,二堂东、西各建有五间东、西厢房,分别为文、武官员议事之场所。

以上主要是淮安府中路前段办公建筑,中路后段主要是知府及知府家人生活居住场所。从二堂过宅门便是知府居住的上房院落。这里花木丛生,一派休闲园林格调。正面为知府及夫人居住的上房;东厢房为知府官亲、长随等居住的场所;西厢房为知府两位重要幕僚“刑名师爷”、“钱谷师爷”居住场所。上房后面是青玉堂,青玉堂为二层楼房,是知府小妾及子女居住场所。

淮安府署东路为迎宾、宴客场所。首先是祭祀、招待来宾娱乐之所——古戏台、?侯祠;后为宝翰堂,是知府用来和来宾交流诗、书、画的专门场所;再往北则是藤花厅和集贤堂,是知府宴客场所;最后是后花园。后花园曲径通幽,是知府及宾客们赏花赏月、游玩之处。后花园原名“偷乐园”,意为:“水亦忧,旱亦忧,太守之乐偷矣”,为明代知府张敦仁所取。天启年淮安知府宋祖舜认为“偷”字不雅,改为“余乐园”,意为空余找乐之园。

西路为军捕厅署,亦建有皮场庙、腰斩台、仪门、待质所、熬审房、法鉴堂(大堂)、简房、招房、中国古代刑具展示室(二堂)、第一、二、三展示室、水龙局、火神庙、库房、邮政司、驿站等建筑。

军捕厅署职能为审理淮安府署辖区州、县送审的各类疑难案件;钱、粮收缴;公文、密令、军政机要传递等。

发展历史


淮安府署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现存衙门原为南宋五通庙,元为沂郯万户府。明洪武元年,知府范中以元淮安路总管府府署(现漕运总督部院处)加以修葺为府署。洪武三年,新任淮安知府姚斌在城中选址,结果选中了上坂街以北南宋五通庙和元沂郯万户府,便加以修建改造,作为淮安府的新府署,一直沿用到清末。

辛亥革命后,淮安府署为淮安县政府所在地,解放后一直为工厂占用。

改革开放后,江苏经济飞速发展,淮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已集重彰显。 到目前,经过保护性的修缮和周遍环境美化,淮安府署与其前方的总督漕运部院、镇淮楼连为一体, 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古代官衙景区,雄居古城中心。

主要景点

淮安府署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东门大街,总督漕运部院以北。其大堂体量为全国之最,面积超过500平方米。

衙内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分东、中、西三路,中路有大堂、二堂、六科用房等,东路为迎宾游宴之所,西路为军捕厅,大门外有石狮,照壁、牌 坊等。

此外,据地方史料记载,尚有志清堂,在府治后,为宋楚州守臣孙虎臣书额;筹边堂,在府治内,亦宋时建,据说当年“轮奂鲜明,甲于邻郡”。藤花厅后为厨房,厨房工为四桂堂,当为馔堂。

府署内后部,有一园,原名“偷乐园”。知府陈文烛《淮上诗》中有《三月三日 偷乐园》,其序云:“园在公衙后,有亭池、菜畦、修禊之辰,命儿子均圭约其师费以方饮焉。因读丽水终年公壁间碑:‘水亦忧,旱亦忧,太守之乐偷矣’”。张公名敦仁,嘉靖二十九年任淮安知府。他作过一篇《偷乐园记》,记中说:“堂之北有署,署之内有亭,亭有池,池之上有桥,亭之左右有桧、有槐”。“偷乐”之名即他所取,并立匾额于其中,其《偷乐园记》亦刻石其间。天启年间,淮安知府宋祖舜认为“偷”字不雅驯,改为“余乐园”。上坂街一酒楼却因袭了这一园名。

府城与府署

淮安府城有着2200年的建城史。清光绪二十四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就诞生在淮安府城驸马巷内。这里是中国淮扬菜的重要发源地,历代为军事重地,有“铁打的淮城”之美誉,曾并称淮扬苏杭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淮安自古人文荟萃,城内名胜古迹星罗密布,淮安府署作为全国仅存之一的古代府级官衙,更是显其历史地位。

明清时期的淮安府城,为漕运咽喉,商业十分兴盛。城区位于运河岸上,水域广阔,老城的西部和城北都是多水地区,只有城的中部南北一线地势较高 。淮安府署就设置在府城中部偏北地区,总督漕运部院设在全城的中部,府学试院、督学部院和山阳县署则设在中部偏南地区,漕运刑部大堂设在城西南隅。 居中而指挥,形势有利。

淮安府署曾审理过李毓昌(《天下粮仓》)案等著名案件,文化内涵丰富。关汉卿以淮安府署为题材,编写了戏剧《窦娥冤》。

夏楼村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