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宝口镇联和村
平原君赵胜墓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平原君墓又称平原君赵胜墓、赵胜墓,是战国时赵国人赵胜的墓地,公元前251年葬于今河北邯郸市肥乡区内,墓区在城东南4公里元固乡索家寨村东北,1982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被原肥乡县人民政府重修碑楼,建立了保护标志并划定了保护区。
平原君赵胜墓位于肥乡县元固乡西屯庄,现存封土高2.5米,占地面积16平方米。
平原君墓区南北长120米,东西阔为70米,占地面积12.6亩。自南向北序为山门殿;赵武灵王殿;赵惠文王殿;平原君赵胜殿;张懋忠所书“赵平原君墓”碑。 东侧殿为春申君、信陵君、孟尝君殿。西侧为赵文化陈列馆。
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是赵惠文王及孝成王的相国,号平原君,他与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合称战国“四君子”,卒于赵孝成五十三年(公元前25年),葬肥义之乡(今肥乡县)。唐《元和郡县志》及肥乡历代县志均载赵胜墓在肥乡城南八里西屯庄。
据肥乡县志记载,该陵墓原高20丈,到明代尚有十余丈。“(自)唐宋相传以来,城南数里有冢,即平原君墓。墓阴春雪经旬不溶。”墓阴积雪到每年的第二年春天好长时间才融化,被人民称为“赵陵春雪”。当下墓土高度不足4米。
踏进陵区,大门对面是一座墓碑,由一只神龟驮起,碑阳为明朝嘉靖年间骠骑大将军张懋忠上书“赵平原君幕”五个大字,碑阴书写平原君生平事迹。
在大门东侧有件简陋的小屋,是平原君赵胜墓区保护办公室,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自墓冢向南为主神道,至墓碑共59步,代表平原君享年59岁,神道南有重新修建的碑楼,高4米,宽1.8米,厚0.83米,张懋忠亲笔所属的石碑镶嵌其中。整个陵区南北长为120米,东西为70米,占地面积约12.6亩。
该陵区在1982年被认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肥乡县人民政府恢复,陵区内还树有明朝户部、兵部尚书张学颜纪念碑,以及其曾任明嘉靖年间骠骑大将军的长孙张懋忠纪念碑,相传张懋忠文武全才,平原君墓碑文字就出自他笔下。
平原君(?-前253年):嬴姓,赵氏,名胜。汉族,东武人,中国东周战国时期赵国宗室大臣,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封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任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以善于养士而闻名,门下食客曾多达数千人。和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战国四公子。司马迁著《史记》,将平原君与虞卿合立《平原君虞卿列传》,此外,《赵世家》、《魏公子列传》、《范睢蔡泽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等亦散记有其事迹。
据《史记》记载,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齐、魏、赵、楚四国同时涌现“四大公子”。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四大公子”在复杂多变的政治舞台上临危不乱,机智勇敢,出奇制胜,各自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不朽的功勋,“四大公子”响誉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