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乐村

|

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禾库镇吉乐村

吉乐村信息

  • 地区名称:吉乐村
  • 长途区号:0743
  • 区划代码:433123108228
  • 邮政编码:416000
  • 车牌号码:湘U
  • 行政级别:村
总站>吉乐村首页>旅游景点>湘西凤凰南方长城旅游区

湘西凤凰南方长城旅游区

南方长城又称为苗疆边墙,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始筑边墙70里,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上起王会营、下至镇溪修建边墙300多里,天启三年(1622年)镇溪至喜鹊营添筑土墙60余里。苗疆边墙全长达430余里。嘉庆二年(1797年)重修镇竿镇边墙190里。1936年,苗疆掀起“革屯运动”,湖南省政府“废屯升科”,结束了在湘西140多年的“苗防屯政”制度。边墙体系被废弃。南方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禁止了当时的苗 、汉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往。

门票参考:45元

所在地/隶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南方长城景区

开放时间:旺季:7:30~18:00,淡季:8:00~17:30

适宜季节:春季,夏季,秋季

建议游玩时间:1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3A

历史

明代为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鞑靼、瓦剌等各部族的侵扰,在隋长城的基础上又进行大规模修筑长城。这是明代在中国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但明代不称“长城”而称“边墙”,是为了区别于由秦始皇和隋朝所修的长城。因此,明代后来在凤凰及周边地区修筑的城墙也沿用这个称谓,都叫做边墙了。那么,对于动乱不断的蛮荒之地——以凤凰为腹地的五溪地区,朱元璋的子孙也认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为求边徼稳定,不扰乱内地,也就继承朱元璋制订的这个治国方针,采取“高筑墙”的办法,息事宁人。所以,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动工,主要在凤凰境内,跨山涉水,修筑了320里绵延不断的边墙,之后又向吉首市、古丈县等地延伸60里。凭借这一军事防御工程,将动

乱地区隔离在外,边徼地区的动乱得以暂时平息。对于明朝政权的巩固,地区内各族人民生活及生产的安定,国家的安全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公元1644年,清王朝入主中原后,统治者对待边徼地区的动乱则是另一种策略。乾隆末年(1795年),在湘黔边境地区——主要在当时凤凰、乾州、永绥三厅境内,发生了大战乱,两年后即嘉庆二年(1797年)战乱基本平息。为了防止战乱再度发生,统治者在凤凰沿着明代边墙遗址,仅仅重修了一百余里边墙,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大规模修建汛堡、碉楼、炮台、哨卡等军事设施上,三年时间,在凤凰境内修建了上述各种军事设施总共848座,小小的凤凰县境内,城池营汛碉搂林立,民屯哨卡星罗棋布,加上380里的边墙,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防守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清王朝这种策略的根本目的是以平息动乱为契机,对边徼地区进行全面军事征服,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土司制度所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土司独立王国,而把这一地区全部纳入中央政权的直接统治之下,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由此可见,明清两朝的统治者在战略方针上是截然不同的。清朝统治者采用武力征服、弱肉强食的战略方针,这是古代游牧文明的鲜明特征,是与保守的农耕文明不同的另一种文明。这两种人类文明在凤凰碰撞,交融,数百年来,最终形成了凤凰个性鲜明的、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苗、汉、土等各民族的融合和多民族社会的和谐发展、进步。

发现

2000年4月下旬,凤凰县委和县政府为了准备申报凤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程邀请了中国国家建设部古建筑专家赵景慧、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长、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等10多人来凤凰古城进行全面考察。当时当地随行人员介绍“苗疆边墙”时,寻找了南方长城长达50年之久的罗哲文对此十分感兴趣,并爬上城墙进行具体考察研究。4月底,专家得出结论,认定该边墙即是南方长城。

罗哲文称,他搞长城研究50年了,以往历史学家只是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知道中国南方也有长城,但许多人皓首穷经也没能找到它客观存在的一星半点证据。他认为,说苗疆长城是中国长城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存在任何争议,应和北方长城一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他进一步指出这仅仅是一个有关行政手续的问题。

根据罗哲文教授的看法,在北方的明长城也称边墙,每一军防区的边墙有长有短。北京保卫明十三陵的“昌镇”有200余公里,与湖南“镇竿镇”(即今天的凤凰县)边墙的长度差不多。湘西长城不仅其防御体系与北方明长城一样,而且,其军事机构设置,官兵制度也都相同,因此该长城完全应该属于中国长城的一部分。

特点

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 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府城垣全长3公里,高5米,宽2.8米,沿北侧砌成垛口,共有间隔一致的英垛口76个,每个垛口0.7米见方,上有2米宽可作行人道用。城墙中段有方形炮台一个,炮台西南50米为城垣最高点。海拔688米处有士兵守宿指挥堡一间,东西长9米,南北宽3米,占地27平方米。基石全为长条细凿青石垒砌,每边中部均有长方形台阶进入堡内。城墙全系正方青石细凿砌筑,凝结材料为糯米石灰砂浆。经过600多年风雨侵蚀,露出部分的石面全部呈青黑色,与城垣周围石质各异。据专家考证,砌筑城垣所用石料,全从山下采集,凿成料石,然后一块一块运上山,整个工程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

规模

南长城共有1300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用的由汛堡、碉楼、屯卡、哨台、炮台、关门,仅凤凰县境内就有800多座。当时的驻兵一般约4000-5000人,最多时曾增到7000人左右。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当地的地名也因此而大都以炮台、哨、卡、堡、碉、关、营来命名,如:亭子关、乌巢关、阿拉关、靖边关等。

根据凤凰县委宣传部干部杨志勇的回忆,他小时候的廖家桥镇就有边墙,并有东、西、南三个城门。在修建房屋、水库和渠道时就地取材,到20世纪80年代时已经拆毁得差不多了。其他地方的保护状况也是如此,因此南长城大多是残缺的。

苗疆边墙尚保存有作为整个军事防御体系指挥中心(总兵衙门)的城池(凤凰古城)1座,作为分指挥中心的古城址(乾州古城、吉卫古城)2座,古城堡10座,屯堡130座、碉卡47座,哨台311座、关门座、营盘寨4座,土石边墙残段85处,共计13185米。

吉乐村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