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寨铺村

|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街道桐寨铺村

桐寨铺村信息

  • 地区名称:桐寨铺村
  • 长途区号:0377
  • 区划代码:411328108200
  • 邮政编码:473000
  • 车牌号码:豫R
  • 行政级别:村
总站>桐寨铺村首页>旅游景点>邢台地震纪念碑

邢台地震纪念碑

邢台地震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邢台地震纪念碑在1987年2月底邢台大地震20周年之际,在隆尧县城东侧竣工,1987年3月8日落成向社会开放。国家主席李先念为邢台地震纪念碑题字。邢台地震纪念碑场地占地16.8亩,南北长160米,东西宽70米,总建筑面积达1120平方米。工程由邢台地区房产公司设计,隆尧县建筑公司施工,历经5个月的时间竣工。2006年3月在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之际,中国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邢台市政府和隆尧县政府共同投资重修,隶属隆尧县政府,由隆尧县地震局负责具体管理。

1966年3月8日,在隆尧县东部的白家寨一带发生了6.8级强烈地震。震后,-总理冒着余震的危险,三次亲临地震现场,并到达灾情最为严重的白家寨视察慰问。

1987年2月底邢台地震20周年之际,邢台地震纪念碑在隆尧县城东侧竣工。国家主席-为邢台地震纪念碑题了字。

邢台地震纪念碑场地占地16.8亩,南北长160米,东西宽70米,总建筑面积达1120平方米。工程由邢台地区房产公司设计,隆尧县建筑公司施工,历经5个月的时间竣工。

邢台地震纪念碑坐落在场地的南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柱筒体,由两种颜色的泰山红花岗岩板面,呈方形锥体,耸立在宽30米、长35米、高1.32米,用毛石砌筑的基台上,碑高19.66米,象生着发生地震的1966年。碑的两侧有仿“人”字突边,象片着灾区人民“人定胜天”的坚强意志。碑的正面刻有-主席题的“邢台地震纪念碑”7个镏金在字。碑的背面刻有-总理来灾区慰问期间提出的救灾方针“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16个醒目的大字。

碑座高1.4米,8.2米见方,四周镶嵌草白玉石。正面刻有碑文,两侧和背面刻有《蒙难》、《救援》、《重建》三组线雕。

平台的正前方为10米宽台阶,分为两段,第一段三级,第二段八级,象征着发生地震的1966年3月8日。其余三面各有12级台阶,象征着四面八方的支援。

邢台地震纪念碑前鲜花争奇斗艳,松柏郁郁葱葱;碑后建有地震资料陈列馆,碑馆之间为人工湖,建有桥亭,穿湖而过。

邢台地震纪念碑的落成,是对地震中遇难同胞的深切怀念和告慰,是对这场自然灾害的真实纪录,给后人考察研究地震规律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建筑面积44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五块对接结构,分中大厅、东西侧厅和东西耳厅。中大厅中央矗立着周恩来总理在白家寨慰问灾民大会上讲话时的全身青铜塑像,大厅东侧为当年地震灾区群众自发传颂的著名作曲家李劫夫谱曲的《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大厅西侧是著名画家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国画。在东西侧厅和东耳厅设置“邢台地震资料陈列展”,展览以大型原始照片为主,辅以文字说明,图表及相关影视资料,主要内容有:邢台蒙难、亲切关怀、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地震研究和邢襄巨变六部分。

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的前方,矗立着邢台地震纪念碑,高19.66米,标志着邢台大地震发生于1966年。纪念碑正面刻有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名的“邢台地震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背面刻着周恩来总理制定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抗震救灾方针的鎏金大字。碑座正面刻有碑文,两侧及背面刻有三幅汉白玉线雕,分别为“蒙难”、“救援”和“重建”。

邢台地震纪念碑、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不仅成为对外活动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还被命名为邢台市“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桐寨铺村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