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怀乡镇靖安镇
骊靬古城,又名“犁靬古城”,位于中国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今焦家庄乡者来寨),海拔2,400米左右,始建于西汉时期(公元前36年),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城市和军事要塞,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融合性典型城市,古城建筑以伊特鲁里亚建筑技术、古希腊建筑技术和汉朝建筑融合风格为主,后因历史变迁、风沙侵蚀和人为破坏未能完整保存。骊靬古城因在西汉时期安置流散的古罗马共和国士兵而为世人所知。2015年,骊靬古城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门票参考:免费
所在地/隶属: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今焦家庄乡者来寨)
开放时间:全天
适宜季节: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2-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4A
历史悬案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公元前53年,即西汉甘露元年,西距中国4000英里的古罗马帝国正处在剧烈的变革时期。到处笼罩着硝烟。当时,古罗马帝国执政官之一的克拉苏为了与已形成鼎足之势的凯撒、庞培争夺霸权,决定向东扩张势力,掠夺金银珠宝和占领地盘。于是率7个军团,4.5万人的精锐部队,越过幼发拉底河,发动了对古帕提亚王国(安息)的侵略战争。
在激烈的卡尔莱战役后,英勇善战的安息军兵诱敌围歼罗马军团于荒漠深处,残部从亚美尼亚撤出时又遭袭击,克拉苏被俘斩首。同时,克拉苏长子普布利乌斯率精锐的第一军团6000余人,从这场恶梦般的战争中突围东逃,辗转于防御薄弱的安息东部防线。33年后的公元前20年,罗马帝国和安息签约言和,并相互遣返战俘。当罗马帝国要求遣返在卡尔莱战争中被俘的官兵时,安息国当局否认其事。罗马人惊奇地发现,当年突围的古罗马第一军团6000余人神秘地失踪了,遂成古罗马历史的一大悬案。
历史学家研究认为,普布利乌斯率领的古罗马第一军团6000余人,最后流亡到西域康居国(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为在此称雄的北匈奴郅支单于所收容。据《汉书·陈汤传》记载: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付校尉陈汤,率4万将士西征匈奴郅支单于于郅支城,并"生虏百四十五,降虏千余人"。陈汤在战争中发现一支奇特的军队,以步兵百余人组成夹门鱼鳞阵、盾牌方阵,土城外设有重木城。这一战法只有罗马军队采用。史学家认为,这支军队当属卡尔莱战役中溃退并失踪17年的罗马残军无疑。陈汤将其俘获,并带至甘肃永昌县境内,汉政府在祁连山麓始置"骊靬县"以安置战俘。几乎在罗马帝国向安息要求遣返战俘时,西汉的版图上出现了一个定名为"骊靬"的县城。从《汉书》到《隋书》都有准确无误的记载,这为破解古罗马军团失踪之谜这一悬案,开启了一扇大门。
拨开迷雾
关于古罗马军团失踪之谜与骊靬古城的学术研究时日已久。1947年,英国著名的汉学家德效廉撰有《古代中国之骊靬城》一文,明确提出:中国古代称罗马帝国为"骊靬",后又改称"大秦",《后汉书·大秦》即以"大秦国一名黎鞬"起首。当罗马帝国在公元前20年寻找其失踪的军团时,这一军团已在9年前鬼使神差地落户在祁连山下,这比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要早1300年。
1988年,记者出身、时任澳大利亚南部阿得来德大学历史学教授的戴维·哈里斯,为揭开这一历史悬案来到中国;1989年,他辞职后来到兰州大学,一边教授英语,一边与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关意权、兰州大学历史系教师陈正义、前苏联学者费·维·瓦谢尼金等学者一道,结合中西史料的对比研究和考古实物证实,进行了大量研究。甘肃省文化厅文物处原处长钟圣祖也一直醉心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尽管当时由于出土实物佐证的不足,有学者提出了众多质疑,但大多数学者仍坚信,永昌骊靬古城就是西汉安抚罗马战俘城。
学者的研究只是默默耕耘,新闻的炒作则一石击起千层浪。1989年9月30日,《参考消息》报转载了一篇法新社关于骊靬古城学术研究的报道,披露了这件鲜为人知的史实;同年12月14日,新华通讯社播发了兰州大学与国外学者进行这一学术研究的简讯;次日,《人民日报》也以《永昌有座西汉安置罗马战俘城》为题发了消息。之后,相关报道屡见报端,90年代初,作家王萌鲜出版了21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骊靬书》。1997年,上海记者曹家骧在笔者的协助下,赴永昌进行调查研究,并于10月11-14日,在香港《文汇报》作了连载报道。近两年,关于这一历史悬案的最新研究成果,更成为新闻界争相报道的热点。
史料的记载:《汉书·陈汤传》,为史学家研究骊靬人的来源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公元前33年,陈汤收降骊靬人带回中国,汉元帝下诏"初设骊靬县,取国名为县",安置在番和县南(今永昌县)的照面山下,四年后,骊靬城堡出现在西汉版图上。三国史专家在一幅公元前9年绘制的布帛地图上,发现有清晰可辨的"骊靬"标注。《晋书·张祚传》记述了公元31年"前凉张祚遣将伐骊靬或于南山(即照面山),大败而返"的史实。《隋书》改"骊靬"为"力乾","开皇中,并力乾入番和(县)"。唐代骊靬人的三次起义均见诸史册。清代《后汉书补注》称,骊靬县"本以骊靬降人置"。
考古的发现:西汉所筑骊靬古城位于永昌县焦家庄乡楼庄子村六队的者来寨,距县城10余公里。70年代时,这里有一条宽约千米,高近10米的四方城池,后因村民造房取土,多数被毁。现仅存残垣,长不过30余米,高不足3米,被县政府围栏保护。此地原为匈奴折兰王府,汉赶走匈奴后,大批居民移驻于此,取折兰府谐音,名"者来寨"。70年代,村民因城墙坚固,遂以炸药炸墙取土,发现了近一小土车铜钱,可惜当成废品外卖,现已无存查证。90年代,考古工作者了发掘得到了数十件文物,并在走访中发现了1979年当地村民挖出的西汉时带有粗绳纹的灰陶片,及一处前后两室的汉代墓葬,前室仍有4件完整的灰陶、陶灶和陶仓;后室遗体关骨旁有一撮毛发,呈棕红色。村民在邻近的杏花村曾挖出一根丈余长的粗大圆木,周体嵌有几根一尺多长的木杆,专家认为,这可能就是古罗马军队构筑"重木城"的器物。河滩村还出土一写有"招安"二字的椭圆形器物,可能是罗马降人军帽上的顶盖。当地在开山采矿时又发现了汉五铢钱,证实骊靬古城建于汉代无疑。
当地欧民的特征:在骊靬城周围的者来寨、杏花村、河滩村、焦家庄等几个村落,至今还有一二十户人具有典型的地中海人的外貌特征:高鼻梁、深眼窝,蓝眼珠,头发自然卷曲,胡须、头发、汗毛均呈金黄色,身材魁伟粗壮,皮肤白皙。虽讲汉语,但语音与当地汉人差异较大,卷舌音多,鼻音重等。村民们讲,祖先们传说这里曾住过"黄毛番子",罗马人的后代曾有家谱,可惜在后来破"四旧"时被付之一炬。目前新闻界已披露的最具罗马人特性的村有:河滩村的宋国荣、宋十有、张永涛四兄弟及子女,水磨关村的曹泽元,六坝乡星海二队的蔡文华、蔡文兰兄妹,永昌工贸大厦的李姓两姐妹等。
关于罗马的风俗:永昌骊靬人仍保持着与众不同的习俗,如安葬死者时,不论地形如何,一律头朝西方。对牛十分崇尚,且十分喜好斗牛。老住户在春节都爱用发酵的面粉,做成牛头形馍馍,俗称"牛鼻子",以作祭祀之用。习惯在村社和主要路口修牛公庙,以立牛公为主要特征。每年立春时节,在牛公庙里塑"春牛",立春一到,却将"春牛"抬到庙外打碎,以祈平安吉祥,粮畜丰产。放牧时,极好把公牛赶到一起,想法令其角斗,比如将牛群赶到屠宰过牛的地方,牛群嗅到血腥后发狂突奔吼叫,或拼死抵斗,俗称"疯牛扎杠杠"。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古罗马人斗牛的遗风。
古城相关
骊靬城复原及文化产业
复原工程是由浙江杭州东天目山景区投资建设。 骊靬城复原建设为一正方形城堡建筑。主要建设内容有:古罗马风格民居、罗马神庙、古罗马一条街、古罗马广场(贝尔尼尼广场)。 城墙宽10米、高5.6米,四面建四个门楼,四角建四个角楼,墙体内部为住房。
骊靬城金山寺
骊靬城金山寺前身为百年古寺黄毛寺,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骊靬古城附近,距永昌县城15公里。由浙江东天目山居士齐素萍筹资建寺,于2011年在原位于骊靬古城遗址黄毛寺旧址上恢复重建。总占地面积93231㎡,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地藏殿等建筑,总建筑面积18098.76㎡。2012年8月,由金昌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复同意,为佛教固定活动处所,定名为“金山寺”。现有宗教教职人员10人,常住居士100余人。
骊靬文化产业园
骊靬文化产业园预计总投资5.2亿元。按照规划设计,骊靬文化产业园将以“骊靬古城、骊靬公园、骊靬影视城、骊靬美食城、骊靬罗马商业城、骊靬风情园、骊靬森林生态园”七大项目为内容,打造全国唯一的以中西传统文化融合为背景、以古罗马文化中国化为主题的经典旅游品牌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