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兰区

|

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赵庄乡美兰区

美兰区信息

  • 地区名称:美兰区
  • 长途区号:0898
  • 区划代码:460108
  • 邮政编码:570000
  • 车牌号码:琼A
  • 行政级别:市辖区

邢台清风楼

清风楼,位于邢台旧城中心,原顺德府署衙门前左侧,今府前南街北端,是古邢台城的标志性建筑。郡楼远眺自古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现在清风楼已列为为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清风楼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府前南街北端,原顺德府衙南,地处邢台古城中轴线上,是古城的中心,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始建于唐、宋年间,是当时的河溯名楼,后因战乱等故被毁坏,宋元各朝均有修葺,是邢台市地标性建筑之一。

清风楼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府前南街北端,原顺德府衙南。据《顺德府志》记载,清风楼“建自唐、宋”,后因战乱等故被毁坏。清风楼原称郡楼。明朝宪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顺德知府黎光亨不惜巨资重新修建后,始以“清风”命名,沿称至今。重建后的清风楼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式结构,楼高7丈余,下面砖石筑台,上面斗拱飞檐,气宇轩昂,庄严雄伟。清风楼是古邢台城的标志性建筑。

现存的邢台清风楼为明成化三年(1467年),顺德知府黎光亨不惜巨资重新修建。重建后的清风楼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式结构,楼高七丈余,下面砖石筑台,上面斗拱飞檐,器宇轩昂,庄严雄伟。郡楼远眺为古邢台八景之一和顺德府十二景之一。邢台清风楼是中国北方现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古楼之一,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民族色彩,楼内的王维四季图石刻更是不多见的文化瑰宝,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2019年10月,邢台清风楼被国务院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楼始建于唐,为昔日城区最高点。因历年战乱,惨遭毁坏,宋元各朝均有修葺。据明修《顺德府志》记载,清风楼“建自唐、宋”,后因战乱破坏,风雨侵蚀,曾多次重修。清风楼原称郡楼。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顺德府知府黎永明筹资重建后。始以“清风”命名,沿称至今。

清风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总高七丈多。因古称高十丈,故又名百尺楼。清风楼共分三层。由下而上,第一层为砖石所筑楼台,中有拱券门以通车轿行人。第二层用青砖砌成四周围栏,中间正厅南北两门对开,门两旁连有大型花窗以采光。正厅西南壁、西壁与北壁上依次镶嵌唐代著名诗人、山水画家王维的四季山水图(春景已佚)刻石,与曾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任顺德府知府的著名诗人李攀龙的清风楼题咏诗石刻,以及其后明、清两代其他顺德府官员步李诗之韵,和作的清风楼题咏诗石刻共计十三方。二层正厅东南角设有楼梯可直登第三层。第三层与第二层以木质楼板相隔,正厅四面开门并连有花窗,正厅四角以青砖垒就,并开有八面满月型洞窟,诚所谓“四牖洞辟”,八面来风。正厅四周朱栏与楹柱相映,玲拢剔透十分壮观。第三层榱题下悬一巨匾,榜书“清风楼”三字,苍劲秀雅,精雕细镌,颇具书势。

据明代陈音《清风楼记》,登上清风楼第三层极目远眺,可将邢台四时美景尽收眼底。春季“淑气方熙,群翎奏巧,嘉禾葱郁,远山如黛”;夏季“画景舒长,云踪出岫,槐柳垂荫,芰荷散馥”;秋季“玉霜方浓,银詹万里,雁骛高飞,水天一色”;冬季“凝寒冱冻,竹松晚翠,积雪未消,列峰堆玉”,即所谓“四时万景,分革毕陈”,是邢州即顺德府历代宫员和士大夫们政余酒后登高望远,对景生情,吟诗作画,舞文弄墨的绝佳场所。

另据明万历十八年(1590)邢台县知县朱浩所撰《赵襄子词堂记》,顺德“府清风楼前旧有坊,额日‘邢襄旧地’。”朱洁是有史第一部《邢台县志》的主修者。这坊虽曾与清风楼相依相伴,如今却已经不在了。

民国十七年(1928)时,国民政府京畿卫戌总司令鹿仲麟曾于清风楼上开办中山图书馆,使其成为公众文化活动场所。20世纪50年代之后,邢台市文化局曾在清风楼上举办过多次邢台市出土文物展、书画作品展。1982年,由河北省、市拨款进行了大修,并列入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由邢台市人民政府重修。为了陪衬和丰富这一文物景观,邢台市城建部门对清风楼前的府前街进行规划和改造,建成了明代仿古一条街。、

清风楼共分三层。

清风楼一层为砖石筑台,中间有拱形圈门,门内既可通车,又能行人,还是夏日消暑纳凉的好地方。目前中间的拱形圈门两侧已经用钢筋封住,行人已经不能从下方通过了。

清风楼二层四周用青砖围成花栏,中间为正厅,前后两门对开。清风楼二楼正厅中心位置是仿制的宋璟碑。

清风楼三层为木质结构,四面开门,顶檐下有一巨匾,上书“清风楼”三个大字,苍劲秀雅,细镌精剔,原为明代一宰相所书。

清代顺德府知府徐景曾在他主修的《顺德府志》中阐述:清风楼是顺德府人杰地灵的标志,是邢台的文脉之所在,其崇高地皮是不可有丝毫改易的。徐景曾的理论依据是有一人说过:清风楼楼台正中之门不可堵塞。如果有人将其堵塞,必然会导致邢台人民的贫穷、邢台人才的枯竭;且可导致黄河水患;使开封城陷入没顶之灾。徐景曾的事实依据有四。

一、崇份年间(1628―1644),顺德府知府汤一湛不相信该人之言,把清风楼楼台之门堵塞,而在府署正南即离向(堪舆家说“离向为福”)新开一小街曰“凤凰街”,作为进出府行之路。汤知府的这一举动不但导致了此后三十年间邢台县士子无中举者,还使邢台人民陷入明宋兵连祸结,水旱无常,国破家亡的灾难之中。尤其是崇须十六年(1643)的“癸未之变”,固若金汤的邢台城虽有邢台官兵与邢台人民同仇敌忾之坚守,却仍被清兵攻陷,导致了顺德府知府吉孔嘉与千总李如龙、张自谦以及傅梅、孟鲁钵等乡贤的“不屈死”,邢台城中“老少男子死者三千余人,妇女死者七百余人”,数百家被杀绝的屠城之祸。

二、清顺治十六年(1659),顺德府知府郭础通过民间采风,接受了汤一湛因堵塞清风楼台之门给邢台人民引来惨祸的教训,而“改仍旧”,即重新打开了清风楼台之门,府署衙门官员吏役和迎来送往的轿、马也一律由此门出入而不再经凤凰街。郭础“改仍旧”的良性结果是邢台人才的复出。

三、康熙六年(1667年),新任顺德府知府李嘉胤为庆贺邢台人才的复出,特在清风楼之北新开东西通道,称“两科矿”,且在东、西两个路口建起了两科牌坊。李嘉胤的后任杨某,即杨于庭(可能徐景曾主编府志时此人尚健在、故隐其名)却不信邪。这位杨大人不但堵死了两科路,还拆毁了两科路口的牌坊,从而再次导致邢台士子的科举不振。

四、明崇祯时,顺德府知府汤一湛堵塞清风楼楼台之门,还导致了另一恶果,即黄河的决口和开封城的被淹没。

据记载,清风楼历代曾有几次小修,光绪二十八年重修。民国十七年,就畿卫戍总司令钟麟曾在此设“中山图书馆”。解放初,曾进行过一次修缮。1982年,由省、市拨款进行了大修,并列入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由邢台市人民政府重修。为了陪衬和丰富这一文物景观,邢台市城建部门对清风楼前的府前街进行规划和改造,建成了明代仿古一条街。仿古一条街斗拱飞檐,雕梁画栋,与古香古色的清风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显示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民族色彩,成为邢台市区的又一新景观。

美兰区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