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园村

|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镇赵园村

赵园村信息

  • 地区名称:赵园村
  • 长途区号:0564
  • 区划代码:341503102
  • 邮政编码:237000
  • 车牌号码:皖N
  • 行政级别:村

龙井沟景区

龙井沟风景区,位于六安市裕安区独山境内,距市区40分钟车程,是集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生态景区。景区规划建设26平方公里,六大版块。先期开发运营“虎头潭”景区:“皖西第一漂”、“六安第一索”、“观音洞”、“国防长廊”、“虎头映月”、“笔架山观景”,此处,青山绿水、农家情浓、碧波粼粼水映月、游鱼戏水伴舟行。龙井沟景区近期已开发运营:“石佛听禅”、“黄巢点将”、“龙井飞瀑”、“将军试剑”、“王母仙床”、“摇影桥”、“问津曲栈,中霖茶韵”等景观,浓缩呈现了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所有地质特征。

门票参考:52元

所在地/隶属: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双峰村

开放时间:09:00~17:00

建议游玩时间: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4A


简介

龙井沟

雄奇的山峰、幽奥的峡谷、丰富的植被,峰、崖、峡、洞、滩等地貌景观与溪、涧、潭、瀑等水体景观融为一体、相印成趣,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1]  龙井沟生态旅游风景区目前已为国家4A级风景区。

龙井沟由来

说起龙井沟的来历,还有一段既有史实依据,又带着浓厚传奇色彩的故事,这故事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元至正四年,濠州大旱,瘟疫流行,朱元璋的父母和3个哥哥都染瘟疫死去,他没有办法只好到圆觉寺出家。不久,老方丈圆寂,众僧又排挤他,他便离开圆觉寺云游四方,曾经长期流浪在霍邱临水、霍山城关及裕安独山这一带。在六安黄大街乞讨时,听到了当年黄巢的故事——话说黄巢进军六安屯军时,城里官吏蔑黄巢杀人八百万,在劫难逃。

百姓便便纷纷逃走……只有一个老人没有逃。黄巢微服潜进六安,看到街道上空无一人,只在一家店铺里有一个守门的老者,黄巢就上前问起原因,老人便如实回答,黄巢就从怀里掏出一面小黄旗交给老人,并说:“你把这面黄旗插在门头,保证你一家安全无事。”后来,老人便告诉四周邻居,邻居们也纷纷效仿,制插小黄旗于自家门头。结果,整个一条街都插满了小黄旗。黄巢领兵入城,果然丝豪无犯,原来他只杀的是贪官污吏。这条街就被称为“黄旗大街”,叫久了,“旗”字省掉了,就成了如今的“黄大街”。

朱元璋心中羡慕黄巢,便奔独山黄巢尖而来,以凭吊黄巢遗迹。此时正值夏天,进入山中,朱元璋又饥又渴了几口,只觉甘醇清洌,胜过玉露琼浆,顿觉全身有了力气,便爬了起来,继续前行。

此泉越冒越时旺,泉眼越来越大,山中人便在此挖了口大井。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派人寻根问源,找当年救命之水,便把此井命名为“龙井”。龙井常年流淌不断,便在这山里流出了一条沟来,润泽了山中万物。这沟就是现在的龙井沟了。



景区景点介绍

大门

六根石雕柱子,这六根柱子可意义非凡,关系着六安的由来。六安称六,“六”古意为“陆”,即为水边的高地。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封地即为六。汉武帝封刘庆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之意,故又叫六安。当然这六根柱子,也相关“六六大顺”之意,所以说这六根柱子意义深远,但我们读“六安”两字时可地读“lu安”,不要读成“liu安”,由于在龙井沟这个地方有两个古代帝王在此活动过,一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一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以最前面的两根柱子都雕着龙,其意为一沟潜二龙。后面的四根柱子分别雕着梅兰竹菊这些深受百姓喜爱的花卉——俗称龙中“四君子”,也象征着老百姓对品德高尚的人的一种礼赞。

这边的石门像就是龙井沟的大门了,门上的“龙井沟”三个字为著名美术家、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作者刘春华老师所书。

仙人脚

竹海里这块石头,像不像一只大脚?我们这是刚刚开始登山,这块脚石就是告诉我们要走好登山的每一步,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再往前走,只见竹木葱茏,一沟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这就是龙井沟啦!

飞霞岭

刚刚在清清竹海中走过,无边的清凉还氤氲在心头,可一个转身,便觉得冰火两重天。你们看,这满坡的映山红正喷火蒸霞,正疯狂地燃烧呢!春天是龙井沟最美的季节,每当春风渐起,满山遍野的山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就像生命的春天!看着这满坡烈火喷油般的红色,让我们感受到了青春的激情、心跳的律动和生命的华丽!

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仿佛自然的精灵,在追寻生命的真谛。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交融。

满山的映山红象征着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的一个小镇就曾走出共和国16位开国将军,“一镇十六将,独秀大别山”!映山红不正是这片红色土地的象征吗?

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生悬崖,长石缝,大别山的杜鹃别样红。扎根红土地,笑脸迎春风,岁岁年年开不败,野火烧后更从容。”

石佛听禅

一组石头,或坐、或卧、或立、或躺……多么像一群石佛,正在倾听这潺潺流水之声!中国古人认为禅无处不在,一群大佛相邀而聚,溪边而坐,静听流水,默不作声,或若有所悟,或参化天机,兴尽便拱手而散,一切皆在不言中,这又是一种何等的境界,实在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顿生向佛、向善之心!

品潭榭

脚下其水声潺潺,则似一位多情的少女,把不尽的柔情慢慢诉说。那流水声声则向人们诉说着最纯最真的似水柔情。龙井沟中水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清澈,清得让你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毫不费力地数清水底的石子,掬一口水放在嘴里,清凉而甘甜,绝对的“大自然味道”!时而有小鱼出没,欢悦追逐,让你感叹小精灵的机敏和灵动。

远望只见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林木茂盛,郁郁葱葱。顿觉天气凉爽,空气清新心.像被晨光雨露洗过一样圣洁。不知是心沉浸在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里,还是大自然的缤纷色彩充溢我心,一股潜流似潭水般地在心底婉转回旋,使人意乱神迷。你们看这块巨石多么像一颗巨大的钻石,钻头朝天。它似为女娲补天时手中滑落至此,但其灵心不移,始终想钻补苍穹,称之"钻天石",一点不假。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也应该有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啊!

石破惊天

“山嶂青松含晚翠,激流清湍乱石间”,你们看:这片怪石,突兀嶙峋、玲珑有致,潺潺溪流,萦绕其间。水流从高处落下,洁白的瀑流击在棱角突兀的岩石上,溅起串串晶莹的珍珠生出阵阵水雾,绮丽多姿,犹如云蒸雾绕,随风轻拂,飘飘洒洒,给人以无限联想。

大龙门

古人云,上山有路,入地无门。这里是我们向上攀登的第一道石门,俗称:大龙门。那么,大家知道,按照习惯,就会有一道小龙门,一点也不假,在我们快走完龙井沟的时候,果然还有一道石门,就叫小龙门,这不得不佩服自然的造化与奇妙了!

据说,写这首诗的时候,黄巢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那要是套用我们如今的话来说,他可算得上是一个从小就胸有大志的孩子了。才这么一点点大的年龄,就考虑到“他年我若为青帝”,应该怎样安排花开的问题了。难怪后来他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统帅几十万大军了,真是天生的领袖人物。在龙井沟整个景区一共就刻了三处字,其中两处为黄巢的诗,等大家把另一首看了,就会惊呼黄巢的诗才了,也会佩服策划景区专家的匠心所在。

天书箧

大家向那个地方看,看那块石头的上半部分,是不是像个箱子,据说里面装的都是天书,所以当地人称它为天书箧。

乱石卷雪

由于龙井沟的石头多,每当春夏多水季节,从山顶悬崖上直泻而下的溪水,落在巨石上,就会溅起阵阵浪花,山风吹来,化为云烟,随风飘散,状如行云,不禁诗人想起苏轼的名句“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来,此称石群为“乱石卷雪”是最恰当不过了。

玉玺石

大家看这块石头,四壁如刀劈斧削,上面圆润,多么像古人使用的印章,可这么大,大约只有帝王才能使用吧!当年黄巢建立大齐国时使用的御印就是这个形状。这御印的造型上圆下方,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皇帝的御印可是皇权的象征,此造型也为一统天下之意。

石笏

既然御印为皇帝的象征,那么皇帝的身边可离不开大臣。你们看右边的这块石条,多么像古时大臣们上朝时手里托着的笏啊,“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这石笏仿佛被一只大手拿着,向御印倾斜,表示对皇权的恭敬、朝拜。

情侣石

你们看脚下的这两块石头,正在亲密地接吻呢!不知是它们在深山密林里亲热,被我们打扰;还是它们故意在我们的面前秀亲热,如果真是这样,那也够潮(时髦)的啦!有句歌词唱到:爱就爱他个轰轰烈烈,爱就爱他个一塌糊涂——纵有铁石心肠,也会被爱情融化。年轻的朋友们可要记住了,海枯石烂而生死不渝,才是真正的爱情啊!

摩崖石刻

说龙井沟是深山碧玉,这一点也不假,龙井沟虽然不太长,只有2500米,但就像是人工精心雕琢的一般,其沟的走势,迂回曲折,逶迤蛇行,缘沟而上,移步换景,步步生春,或曲竹隐映、或遮天蔽日、或豁然开朗、或峰回路转、或山重水复、或柳暗花明……佳木茏葱,奇花灼灼,清溪泻雪,巨石穿云,幅幅王维画、篇篇摩诘诗,你们看,这石壁真是天然的诗屏啊!“浮云参野色,斜谷走溪声”,实为天公营造的“品秀”胜景。

附龙石

大自然的灵气真是无处不在,大自然的造化真是巧夺天工。你们看,这株爬山虎的根蜿蜒曲折,一根根根须紧紧地抓在光滑的石头上扶摇而上,如龙似蛇,活灵活现,妙不可言。我想:就是最伟大的雕刻家、最伟大的画家也无法雕刻、描绘出如此富有生机灵动的生命,大自然真是太绝妙、太神奇了!可以这样说,这块附龙石是整个龙井沟的胆,是其灵魂的呈现!中国古人绘画讲究师造化、得心源,看来真正妙绝的绘画还是来自于自然的启示,无怪古人曾悲凉地感叹:人无功,全凭造化!

龙井瀑布

此处山势险峻,但由于绿树翠竹的点缀而更显秀丽,哗哗的流水声向人们宣布瀑布才是这里的精灵所在,有山有树有水,这峡谷才显现出她真正的卓而不凡。这是龙井瀑,下面是龙涎潭。这大大小小的石头是当年黄巢率领士兵在龙涎潭洗征衣铠甲后晾晒的地方,所以在这里又叫晒甲滩。

龙井沟水美,沿沟有大小不一数十个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潭,尤如一串绿色的珍珠镶嵌在沟内,潭水清澈透底,那些倒映在湖中的古树象一条条巨龙卧在湖底。蓝天白云和青山古树,映入潭中,天地浑然一体,没有界限,龙井沟真是一片自然幻化的天地啊。

摇影桥

这是一座铁索晃桥,这样的桥一共有两座,这是第一座,此桥远离水面,走在上面悠悠忽忽,晃晃荡荡,真是一步三晃,大有摇摇欲坠、跌落深水之虞。“水晃桥影桥下桥,日落山头山外山”,真是妙趣无穷。有人写诗赞曰:“花摇浓淡影,桥过古今人,桥晃疑石走,水流似龙腾”。

石韵竹风

龙井沟的怪石隐藏着说不尽的风韵,或壮烈叱咤、或仙风道骨,但皆有情有义。无边的竹林,萧萧瑟瑟,随风吟唱,皆堪诗入画。走在龙井沟里,想起米芾拜石、板桥画竹这些文人雅事,不禁清风入怀、喜不自禁,尘世的俗事、心中的块垒顿时化为浮云,心中满溢着自然的清芬,游人醉也!

试剑石

从这条小路往上攀登,就能看到有名的试剑石啦。大家看,这几块巨石犹如从天而降,竖着的如斧劈,横着的平整如砥,相传为当年黄巢磨剑的地方。黄巢磨到兴起,挥剑向巨石斩去,巨石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几被一劈两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爬上去看看。站在这块试剑石上,一定会顿生“一览众山小、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

拴马石

大家看,这石头上被绳子勒出的深印,这是拴马的石桩,两个皇帝骑的可都是神马,都是日行千里、夜跑八百力大无穷的宝马良驹,这马可得拴住了。你看,把这石头给勒的。

托龙台

走到这里,大约走到了龙井沟的一半,古人云:是龙还要云托着,所以这里建台就叫托龙台。托龙台的建筑,真是恰到好处,既可以在此休憩,又可站在台上仰观俯视、近览远眺,醒目惬意,提升性灵。云气舒卷,风烟浩荡,皆归于怀抱。“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梢风。江山无限景,都在一望中”。一切众景都归于茫然太清。天地之大,品类之盛,似乎都由此台生发而出,人立于台上,感受天地的风烟之变,又融于这风烟之变中,仿佛一切风烟由此台而出,由我心中而出,使人顿生吞吐大荒、与万物同化的境界。

龙爪石

站在托龙台上向下看,只见溪水淙淙,犹如小龙湫。对面岩石有几道深深的刻痕,整体状如龙爪。大家可要看仔细了。

龙睛石

从托云台向西看,只见藏龙山雄壮巍峨,古树参天,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大别山丰富的植被,使之四季景色皆如图画,就是同一季节,不同的树木花卉,也颜色各异。春夏秋冬,幻变无穷,吸引着你随时都想来看上一眼。

藏龙山最显眼的要数那半山腰上的两块圆石了,多么像一双龙眼,炯炯有神!古人绘画有画龙点睛的故事,这一双龙眼给这魅力的藏龙山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龙濯泉

这一眼泉,真是太可爱了,传说黄巢和朱元璋都在这里洗过脚呢,我们就称它为“龙濯泉”吧。大家不妨也在这洗一次,这可比城里洗脚屋里的水干净多了,简直就是用矿泉水洗脚了。何况,还能沾染仙气,洗了脚,一定会足下生辉、平步青云的!

龙颜大悦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不知是经历了多少个地质年代的变化,也不知是有什么神奇力量的作用,此处岩壁竟天然形成一个酷似龙头的图案,从壁下向上望去,可见一龙张嘴开心而笑,和颜大悦,神态安详,给人们一种与世无争的宽宏。再往左右扩展开来看,又变成了一尊含笑的石佛,不只是佛化成了龙,还是龙修成了佛。在这里,我们只能心存敬畏,祈求保佑平安了。

荡云桥

此处四周嶂峦叠翠,山势险要,苍松翠柏,浓荫布地,加以溪流淙淙,清音悦耳,风景十分诱人。因常有云雾弥漫萦绕,人行桥上如在天际,故而得名。流水奔腾而下,溅珠迸沫,生云化雾,尤其夏秋多雨季节,更为壮观。人走在摇动的晃桥上,真如在云雾中行在,恍惚已是神仙。有人写诗赞道:“百丈崖高锁翠烟,半空垂下双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

木石姻缘

《红楼梦》中曰“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书中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家喻户晓,感人肺腑。这里也有一出感人的木石姻缘。树紧紧地扎根在石头上,给石头阴凉与绿色,石头为树输送养料和水分,多么多情而动人的和谐画卷。

印石

这又是一方玉玺,以前我们曾看过一块与此相仿的巨石,我们说像黄巢的御印,那么这一方就像朱元璋的御印了,不然,两个皇帝只有一方玉玺,那还不乱了套?

苦恋杨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大家看,这一棵苦楝树,这一棵杨树,它们紧紧相抱——“不是同根生,相恋何太急!”真有那种生死契阔、相依相伴、不舍不离、永誓白头的豪情与决绝!木犹如此,何况我们人呢!相亲相爱的人在此留个影吧,愿今生永契白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永不分离!

树有信,石来证——大家看这两棵树前的这块石头,多像一方见证它们爱情的石碑,虽然上面没有字,但爱情需要写出来吗?需要写出时间吗?没有字,就是永远,就是地老天荒!

双龙会

两块巨石就像黄巢、朱元璋两条龙,终于穿越了500年的时空相会了,一个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一个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他们都是叱咤风云的起义军领袖,今天相聚,该谈点什么呢?天下兴亡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非成败转头空,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参透世事,终于成佛,两尊巨石,相对终于无言,任山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

青云路

这条石阶路扶摇直上,比我们前面走的路都要陡,因为这是攀援点将台、龙抬头的路,胸怀大志和想蟾宫折桂的人可一定要攀登上去哦!登上点将台击鼓保你万事如意,登上龙头石保你学业有成跳龙门,所以这条路叫做青云路。“攀仙桂、步青云,皆言荣发”乃《幼学琼林》之语,梁灏82岁状元及第,谢表诗云:“皓首穷经,青云得路”。所以,我们干什么事,只要不怕艰辛,敢于攀登,就一定会到达顶峰——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就是攀登青云路给我们的启示。

响锣洞

这就是有名的响锣洞了,每逢春夏有雨之季,雨水汇集,在山石涧中流动,由于山体内有许多溶洞,声音经过来回摇晃,状如打锣击鼓,訇然作响,实为龙井沟之一奇。早年山中百姓说,此乃神兵天将在山洞里练兵,击鼓打锣,以壮军威,当然,这只是个有趣的传闻。

点将台

“问君是否有将才,有才请上点将台”。当年黄巢站在这块翼然欲飞的石台上,意气风发。看苍山茫茫、淠水如练、怪石嶙峋、树木葱茏,自己仿佛成为了江山的主人。他遥想着他日登基封将的盛大场面,感觉山下的树木石头都在向自己俯首称臣,于是用手指点,一一加封爵位,可谓雄姿英发!他借咏叹菊花来形容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描写那威武雄壮的黄金铁甲军即将攻陷长安的磅礴气势,真是气吞山河!

通天鼓

你们看这面大鼓,多么威风,可算华东第一大鼓了。只要这大鼓一敲,便声震林樾 ,响彻行云,鼓声在山谷间回荡,气势磅礴,声如雷鸣。这敲鼓寓意深刻,大家不妨听听:大家都来尽兴地敲一回吧,也领略一把“冲天香阵透长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情!同时也为自己、家人、朋友祈福,求得平安、健康、财运、福气!


赵园村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