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沟村

|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新拨镇银沟村

银沟村信息

  • 地区名称:银沟村
  • 长途区号:0314
  • 区划代码:130828109212
  • 邮政编码:067000
  • 车牌号码:冀H
  • 行政级别:村

围场马铃薯

围场马铃薯,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围场马铃薯产量高、薯形大、无病毒、食味佳等特点,围场马铃薯营养含量高、口感好;围场马铃薯含有糖类、矿物质、蛋白质、糖类,营养含量高;有荷兰15、克新、渭薯等十几个品种。2009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围场马铃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979年,围场县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马铃薯(俗称土豆)种薯基地。为加快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他们成立了马铃薯研究所、马铃薯脱毒中心、建成了全国先进的马铃薯病毒检测化验室。1994年,马铃薯脱毒微型薯实现了工厂化生产。1995年,中美合资承德辛普劳种薯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该县马铃薯产业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农工贸相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

1999年,围场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2009年,围场马铃薯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围场马铃薯种植开始于清代木兰围场开围时,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农家自繁自育的品种向育种家育出种转变、育种家培育的不转业品种向专业品种转变、传统品种向专业品种过渡和专业行不强品种向专业性强的品种过渡4次品种更新,这个县的马铃薯品种有荷兰15、克新、渭薯等十几个,其中,自主研发品种有两个,以产量高、薯形大、无污染、品质好闻名于国内外。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最北部,海拔在750米~2067米之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而且土壤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特别适宜马铃薯的种植和生长。 围场的马铃薯最大的特点是淀粉含量高。

围场马铃薯种植开始于清代木兰围场开围时,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现在,围场立足县内独特的气候及土壤条件,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和加工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县的马铃薯干物质含量、茎尖脱毒技术、机械化栽培程度、品种选育、种薯经销量均位居全国之首,成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基地县。

围场马铃薯产量高、薯形大、无病毒、食味佳等特点,围场马铃薯营养含量高、口感好;围场马铃薯含有糖类、矿物质、蛋白质、糖类,营养含量高;有荷兰15、克新、渭薯等十几个品种。

中文名:围场马铃薯

产地范围: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品质特点:薯形大、无病毒、食味佳

地理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2009年第104号公告

批准时间:2009年11月16日

银沟村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