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局社区

|

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分局社区

分局社区信息

  • 地区名称:分局社区
  • 长途区号:0421
  • 区划代码:211382003005
  • 邮政编码:122000
  • 车牌号码:辽N
  • 行政级别:社区

凌源蓝莓

凌源蓝莓,辽宁省凌源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4年02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凌源蓝莓”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凌源蓝莓果实呈蓝色、色泽美丽、果肉细腻、种子极小,甜酸适口,且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气,为鲜食佳品。

凌源蓝莓,历史悠久,蓝莓,一种小浆果,果实呈蓝色、色泽美丽、蓝色被1层白色果粉包裹,果肉细腻、种子极小。蓝莓果实平均重0.5~2.5g,最大重5g,可食率为100%,甜酸适口,且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气,为鲜食佳品。

据《凌源县志》记载,乾隆时期在塔子沟(今凌源市)瓦房店乡黄金川山上已有野生蓝莓生长的历史。地方百姓也把这种水果称之为“蓝梅果”。因其产于凌源,被人们习惯性称为 “凌源蓝莓”。

凌源县志记载,在瓦房店乡黄金川山上已有野生蓝莓生长的历史。相传乾隆为太子时,随父皇雍正帝去盛京祭祖,途中驻在塔子沟(现在凌源市)行宫暂歇。次日乾隆乔装打扮百姓模样到宋杖子一带山中打猎,因山高林密而迷路,在人困马乏之时遇到一只金钱豹反遭追赶,在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姓康的姑娘一箭射中豹身,乾隆得以脱险,两人遂产生爱慕之情。于是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天色见晚,发现前面有一个小村落。此时二人又饥又渴,看到山边有一片灌木丛,枝头结满紫蓝色小果,十分诱人,则问之,此果可否食之?康姑娘答曰,此地樵夫和放牛娃常食,于是随手采摘几颗放在嘴里,感觉肉质鲜嫩、酸甜可口,于是向康姓姑娘询问这是 什么果子,答曰只是山间野果而已,没有什么名字。随之来到山脚下,有一股清冽的泉水流淌,于是二人附身饮水,泉水甘甜清冽,犹如琼浆玉液。

此时才定睛细看,原来泉水是从七个泉眼流出,汇成一流。二人顺流而下,来到村庄,遇一老者询问此地是什么地方,老者说此处四面环山,中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小盆地之称,此山叫黄金川,此泉叫七眼泉,顺流而下的河流叫黄金河,此地的百姓靠此水此地繁衍生息。 时隔数年,1739

年已经当上皇帝的乾隆再次经过此地,触景生情,忆起往事,打听后方知痴情女已经出家当了尼姑,于是便敕建庙宇,并赐庙名“万祥寺”,后来此庙素有“塞外行宫”、“关外第一寺”之盛誉。 来到当年吃野果的地方,见到灌木丛依然郁郁葱葱,枝头野果蓝莹莹,宛如蓝宝石,似南方莓果,于是随口说出“蓝梅果”真是好果,又见到泉水依旧清澈甘甜,四季长流,乾隆站着七眼泉边,环顾四面山川,触景生情,诗性大发,当即吟出“铜帮铁底天元当,万古千秋塔子沟”。当地老百姓用此处的泉水酿出的“塔子沟白酒”,也是清澈透明、甘甜醇厚。地方百姓也把这种水果称之为“蓝梅果”。因其产于凌源,学名为“蓝莓”后被定名为“凌源蓝莓”并被延续。

2011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凌源市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由朝阳宏达企业集团出资,以旗下子公司辽宁宏达悦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与国內五所农科院校技术合作组成专家团队,经过对塔子沟(今凌源市)一种野生小灌木蓝莓进行筛选,利用组织培养繁殖速度快,能保持品种特性,具有脱毒效果的科技手段,在世界闻名的“红山文化”故里,凌源市瓦房店,培育出了高品质的高档水果“凌源蓝莓”。 并建成了“凌源蓝莓”产业园区1000余亩,农业总产值增加1个亿,农民收入增加6千万。

产品特点

蓝莓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是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蓝莓中的花青素含量是所有水果和蔬菜之中最高的,蓝莓中花青素最丰富的部分就是它特有的紫色果皮。凌源蓝莓果皮呈蓝紫色,外面包着一层白色果粉,果肉细腻,果香浓郁,口感极佳,营养丰富,古有“美瞳之果”之称,今有“水果皇后”之誉。

地理标志

凌源蓝莓产地辽宁省凌源市,地理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

产地范围

凌源蓝莓产地范围为辽宁省凌源市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

凌源蓝莓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辽宁省凌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凌源蓝莓的检测机构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分局社区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