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信息

  • 地区名称:内蒙古自治区
  • 长途区号:0470-0482
  • 区划代码:150000
  • 邮政编码:010000-026000
  • 车牌号码:蒙A-蒙M
  • 行政级别:自治区

呼和浩特昭君墓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 “特木尔乌尔虎" ,意为“铁垒”,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座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旅游带动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呼和浩特昭君墓又称“青冢”,位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青冢兀立、巍峨壮观,远远望去,显出一幅黛色朦胧、若泼浓墨的迷人景色,历史上被文人誉为“青冢拥黛”,是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登上墓顶,可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由于墓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曦晚霞的映照,墓景时有变化,传说一日有三变,“晨如峰,午如钟,夕如枞”。

昭君墓呈覆斗状,高约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它由汉代人夯土筑成,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

早年,昭君墓左近没有什么建筑物。它矗立在土默川平原上,十分显眼。从城南来呼和浩特,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挺拔巍峨的昭君墓。它简直成了呼和浩特的一处标志物。

昭君墓,芳草萋萋,林木葱茏,远远望去,黛色朦胧,如诗如画,故又被称为“青冢”;蒙古语则叫它“特木尔乌尔琥”,汉意为“铁垒”。

昭君博物馆占地132000平方米,由匈奴文化博物馆、单于大帐、和亲宫、昭君宅、“藏墨苑”书画展厅组成。

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自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更是多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

王昭君为了民族友好的事业,远嫁塞外,受到崇敬。她的美名世代相传,青冢也成了人们凭吊昭君的圣地。两千多年来,关于王昭君和昭君墓的传说层出不穷。

王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西晋时,因为避讳晋文帝司马昭的昭字,改“昭”为“明”,故又有“明君”、“明妃”之称。她是西汉南郡秭归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兴山县人。如今,在兴山县城南郊宝坪村,还有“昭君故里”遗存。其附近有很多有关昭君的遗迹,如昭君井、昭君台、珍珠潭、昭君寨、妃台山、梳妆台、望月楼、昭君亭、昭君坊等等。昭君生长的宝坪,又被叫作昭君村。

昭君十七岁时,以良家之女选入宫中为“待诏”。当时,西汉王朝与北方的匈奴战事频仍,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盼望着和平。这时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因内部争斗两次南下,求助汉室。他受到礼遇,得到帮助。平定内乱后,他第三次来到长安,会见了汉元帝,表示谢恩,并向元帝求婚,要娶汉氏女子为妻。把谁嫁给他呢?踌躇不决之际,王昭君听到消息后挺身而出,自愿出塞。远嫁到异邦他乡的匈奴部落,风俗不同,语言不通,而且北方天寒地冻,没有房屋,要居住毡帐。一切的一切,与宫中无法相比。一个弱女子,没有非凡的胆识和百倍的勇气,是难以做出这样果敢的决定的。王昭君可敬、可佩。在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昭君出塞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出塞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并将流芳千古。

不朽的王昭君,不朽的昭君墓。用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的话讲:“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人民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而且,它必将以崭新的面貌,继续谱写各民族团结奋进的新篇章。

景区资质:

国家4A级景区

景区位置: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

到达方式:

从呼和浩特市火车站乘坐公交1路到南茶坊/小黑河站,再换乘10路到昭君墓(路北旅游点); 或换乘44路到昭君墓。

门票价格:

65元/人

景区开放时间:

8:00-18:00

内蒙古自治区的其他特产